重大事项

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6-08-25 作者:校务公开 发布者:校务公开 阅读 : 22613

 

  我校曾于2010年初制定“十二五”学校的发展规划。从事业发展的情况看,有的发展指标早已超过,有的有待努力。鉴于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特制定本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发展态势预测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96年,位于市区中心的丰泽小区,学校环境优雅、布局合理、精致温馨。学校目前共有24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430多人,教职工79人。

  学校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办学,以“培养健全人格,发展多元智能”为办学思想。在“人格为根,师生为本”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凝炼学校文化内涵,把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空间,努力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十几年来,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工作红旗大队,全国中小学学科“四结合”实验校、连续六届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是福建省示范小学、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课改先进学校、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几十项全国、省、市级荣誉称号。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分析

  1、学校硬件方面:

  (1)学校占地过小,无法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自2008年以来,经多方面努力,市委市政府终于决定在城东新区设立泉州二实小新校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学校生源过多的局面。但至目前为止,因为种种原因,该工作尚无实质性的推进。在新校区为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校园面积过小依然是目前学校发展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

  (2)学校的塑胶跑道老化速度快,破损严重,亟需翻新;五楼办公室和四楼音乐室等钢架结构临时用房,面临着使用年限到期的问题,维修难度大。

  (3)学校运动场地设施数量和生均占地面积达不到要求,要落实教育部的“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阳光锻炼工程难度相当大。

  2、挖掘利用教育资源方面:

  (1)本校所在社区是“全国文明社区”,社会风气良好,生活舒适便利,居住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许多关工委和离退休的老同志对基础教育颇为热心。由于学校人手问题,或分工不够细致,导致这些资源效益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今后要继续想办法发挥老同志的智慧,促进学校的发展。

  (2)在家校联系中,学校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沟通的面不够广。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继续利用“家长开放周”、“家长意见征询表”、“家委会”等渠道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校的办学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3、师资队伍方面:

  全校目前共有在职教职员工79名,队伍精干,战斗力强,但教师的年龄结构并不合理,中年教师所占的比重大,在“十三五”期间将面临着逐渐老化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既关注学科成绩,又关注全面健康发展。社会及家庭对学校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务必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三)发展态势预测

  1、领导班子秉承事业心强的优良传统,办学目标明确,学校发展思路清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创新管理,严格管理。

  2、学校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重视教学常规和过程管理,重视教科研工作,重视师德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较快。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学生言行文明,遵纪守法,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优秀,综合素质水平高。

  3、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办学条件较为完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4、校园秩序井然,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继续打造学校品牌,形成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

  5、城东校区以“规模办学,适度超前,设备一流,建成海西经济发展区的现代化名校”的指导思想进行规划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探索和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创办的“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泉州开发区校区”,学校形成“一校多区,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使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发展目标

  秉承“发展多元智能,培育健全人格”的办学思想,继续打造一流教师团队,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建设特色课程,完善课程结构;加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力度,搭建家校社区教育平台;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人参与的活动体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优秀公民奠定基础;使学校发展成为具有现代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机制,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信息化名校。

  (二)主要任务

  1、学校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前瞻性等前沿意识,切实考虑本地区的文化优势,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与需要,实现前沿意识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整合,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2、以推进省教育技术信息化试点校工作为契机,提升师资队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大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力度,完善教师和学生个人空间建设,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工作,以学习空间为载体,创新教与学模式,利用“三通两平台”,资源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3、研究教育规律,培育学校人文氛围,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努力满足教师的成长需要,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既能安身立命,又能真切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快乐;学生既能享受童年时代的乐趣,又能奠定持续发展基础的现代化学校。

  4、按照“设施一流、适度超前”的理念建设城东新校区,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规划,预留发展空间,把新校区建设成一所泉州市标志性的省级标准窗口学校。同时,探索与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办学,派出部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新校区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共同建设好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发区校区,把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到新区,形成“一校两区,协同发展”格局,为泉州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狠抓师德建设,继续打造研究型团队

  1.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教师思想的引领作用,始终坚持将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形成更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良好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使师德建设有效开展,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明显提高。

  2.工作要点

  (1)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师德师能的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师德教育,不断引领老师增进职业的自豪感和奉献精神。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每学期进行家长、学生意见征询,了解对教师工作和学校管理的满意度。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完善师德规范。每学期定期开展师德修养学习培训,用名师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引领老师,不断完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鼓励教师超越自我,突破个人发展瓶颈,引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3)出台相关制度,完善师德评价机制,规范教育行为,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定期与教师签订《党风廉政与师德师风承诺书》,将德育工作列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的重要标准,促进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

  (4)加强巡视督察,提升师德素养。加强与教师谈心,走进教师心灵深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巡视督察课堂教学、征订教辅资料、批改作业等师德师风问题,不断规范和提升师德素养。

  (5)以“废、改、立”的原则修订并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汇编成册,推进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二)丰富活动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1、指导思想

  以生命为基点,确认主体地位;以德育为阵地,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实践为基础,引领自主教育;以理解为纽带,实现人格感悟;以评价为手段,张扬学生个性。

  2、工作思路

  (1)以班集体建设为主题,建设班队文化,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亮丽的精神世界底色。

  (2)继续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文明语言、文明交际等系列文明教育专题活动,开发和实施围绕“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培养具有文明素养的学生。

  (3)继续拓展和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构建活动体系。每学年开展“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等活动;聘请艺术、学术专家当顾问和导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打造校园文化,促进身心发展

  1、指导思想

  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为重点,精心规划设计,注重体现特色和文化品位;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工作要点
  (1)加强爱我校园、净我校园的教育,继续进行行为规范评比,落实卫生保洁责任制。

  (2)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校园文化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3)不断完善校园规划布局,提升人文品位,尤其要做好城东新校区的环境布置,立足长远,用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视野科学规划布局,力争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

  (四)立足校本研修,提升教学质量

  1、指导思想

  继续做好“适度超前、主动适应、自我发展”的校本研修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大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2、工作要点

  (1)进一步完善教师“四级网络学习制度”,创设教师学习研讨环境;继续提供书报资料,推荐阅读文章,为教师的学习与研讨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2)成立“教学导师团”,聘请教研专家、知名教师定期、不定期地来校开设示范课、讲座,指导教研工作。

  (3)实行“名教师培养导师制”,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子。与高校、教科研机构联系,定期派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活动。

  (4)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教学案例评析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继续围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总课题,着眼课程整合,形成战略化课程框架;挖掘地方资源,组织特色化地方课程;针对学生发展,开发个性化校本课程;实施以诵读、演讲、漫画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弘扬祖国灿烂文化,砥砺学生人格。

  (6)加强语文、数学和综合技能教研组建设,形成学校学科发展特色,寻找亮点,总结实验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学科品牌。

  (五)倡导人本管理,培育主人翁意识

  1、指导思想

  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民主的工作环境、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交往中强调校园中民主、平等、理解、合作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师生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

  2、工作要点

  (1)不断调整、完善学校干部管理岗位,配齐、抓好中层干部队伍的管理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合作,不断提高管理实效。

  (2)常年征集教代会提案,每学期坚持进行家长意见征询,继续广泛征求意见,拓宽建言渠道。

  (3)继续把推行校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提高教育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促进依法治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把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指导思想

  发挥省示范小学、省学科基地校、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海外华文基地校、中美人文交流“千校携手”项目学校的作用,继续在“人格为根,师生为本”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交流,不断发挥辐射作用。

  2、工作要点

  (1)建设、完善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世界大学城),发挥省教育技术信息化实验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力倡导网络教研,与相关的“结对帮扶”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发挥网络优势,培育研究共同体。与省内外实验学校联系,通过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联合,促进协同发展。

  (3)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办学经验,不断推进与香港、台湾相关学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千校携手”项目学校的工作,与美国伙伴学校——加州南麓私立学校共同开展“热爱自然、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包括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开展环保类活动,以帮助师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跨文化领域的教育交流。

  (七)超前规划设计,建设城东新校区

  1、指导思想

  继续主动介入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完善城东新校区的设计方案,预留发展的空间,建成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现代化的新校区,缓解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问题,促进城东新区的开发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2、工作要点

  (1)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仔细谋划、精心安排,积极配合市政府和规划、设计等单位,密切跟踪,将新校区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做细、做好。

  (2)做好新校区的环境美化、绿化设计,提升人文品位,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投入使用前的各项工作。

  (3)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为新校区开办提前储备足够的师资力量。

  四、学校发展保障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1、注重宣传

  学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把握教育的理念、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明确学校的发展愿景,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更新教育观念

  业务学习常抓不懈,内容上注重前瞻性,形式上追求多样化。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德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二)组织保障

  学校应本着职权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

  1、党政工团职权明确

  党政工应齐心合力,发挥各自功能,共同服务于学校发展。校长对学校事务全面负责,协调学校对外关系,整合学校办学资源,合理安排学校工作;学校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长履行行政管理职权,加强党员教育,让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及时地把优秀教师吸引到组织中来;学校工会要发挥教师和行政的桥梁作用,及时向学校反映教师要求,向教师宣传学校政策,能够做到关心教师,丰富教师文化生活。

  2、各科室配备齐全

  学校本着“按需设岗”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层机构。各科室目标明确,职权清晰、责任到人。避免“有职无权、有权无职”的现象存在。

  (三)资源保障

  1、后勤保障

  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建设数字化校园,大力支持信息化试点校建设,努力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十三五”初期,拟完成光纤接入升级,从原来的16M升级至50M,加教科网50M接入,打开信息化高速公路。中后期与市教育主管部门、市教育局仪器站对接,着力建设“电子书包”“云平台”等,力争走在信息化学校前列。

  2、经费保障

  学校要争取上级部门的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

  3、师资保障

  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奖金分配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4、社区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学校是为社区服务并在为社区服务中得到自身发展的,学校可以在许多方面为家庭、社区提供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家庭、社区的支持、帮助、配合,广泛吸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学校,吸引社会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评估保障

  1、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

  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科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学校除年度工作计划外,每学期将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把规划内容落实到位。

  2、建立评估体系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