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

心理百科----小升初心理对策成为孩子的精神靠山

发布时间:2017-05-17 阅读 : 15296

 “这么多科目,还没开始学就觉得丧气了”、“孩子越来越追求个性,怎么好像变得叛逆了”、“管教他几句根本不听,怎么说才管用啊”……新学期还没开始,不少该“小升初”的孩子已经表现出不知所措、迷茫和忐忑等心理问题,论坛上也频频发出家长们焦虑的声音。专家们对此也指出,由于进入初中后学科化程度加大、难度上升,加之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增强,老师和家长对于成绩的要求提高等原因,“小升初”的孩子在心理上往往容易出现学习自信心降低、有挫败感、叛逆心理显现等诸多问题。

  支招专家

  心理学家、教育专家:胡波

  教育专家、作家:鲁稚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国秀教授

  北京四中:黄老师

  中国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学博士后:洪明副

  典型问题

  进入初中,孩子的心态容易起变化

  问题一:学习阻力加大 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陈明(化名)和唐俊(化名)从小就是好朋友,念同一所小学,成绩都十分优秀。去年又同时考入某示范中学。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唐俊作为女生抽象思维较差,成绩有所下滑,而原本和自己成绩相比还差一些的陈明,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并和同学交流,成绩后来慢慢把唐俊落下不少。唐俊直到现在还怀有强烈的挫败感:“我不敢向老师提问,我怕自己的问题很蠢被别人笑话。”于是,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阻力越来越大,心理压力也更重了,唐俊的学习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问题二:进入青春叛逆期

  “他们90后特别讲个性,这孩子原本挺乖,怎么小学一毕业,就想着美甲卷发。这样讲究打扮是不是早恋了?说又不听!”一位即将“小升初”的孩子家长在论坛上发出这样的抱怨和担忧。

  此帖及之后的跟帖满是家长对于孩子“小升初”后一些行为的忧虑:孩子开始讲究吃穿打扮;进入新环境与同学关系紧张,与老师交流减少,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家长的话听不进去,动不动就发火摔门而去……

  原因解析

  科目增多、难度加强、青春萌芽造成准备不足

  原因一:

  缺少对小学到初中阶段不同特点的清醒认知

  “有两种情况:一是和自己比,小学成绩还不错,初中转折时没能把握好、改变学习方法,造成成绩下滑,心理上产生失落感;二是和同学比,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发现自己做不好的别人能做好,心理上不平衡和嫉妒,最终演变成强烈的自责,从而上升为挫败感。产生这样的心理情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小升初’的孩子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所以才会对新阶段的学习生活、新的特点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国秀教授解释唐俊产生畏难情绪和挫败感重的原因。

  北京四中的黄老师指出,“小升初”后感到学习吃力、出现畏难情绪重的现象并非个案。她从教十年,带过五六届初一的孩子,发现孩子们普遍会因为科目增多、难度加强、自己不善于分配时间而产生烦躁厌学情绪。其实他们内心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和自卑,这样的情绪多是由于没有从思想上有一个对小学到初中阶段不同特点的清醒认知造成的。他们心理上要求进步,但思想却还没有准备好。

  原因二:青春期性意识萌芽 叛逆心理日趋明显

  小升初的孩子普遍年龄在十二三岁,正值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所以青春期心理特点就十分明显,比如追逐个性、性意识萌芽、叛逆心理等等。

  “青春期性意识萌芽,是孩子由生理变化引发的正常心理现象。孩子和家长都不要产生太大的恐惧或是急于否定这些正常的心理情绪,应当予以正视和正确对待。”田教授提醒,“小升初”孩子和家长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应当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应过分夸大,也不应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专家支招

  启发式引导并成为孩子的“精神靠山”不可或缺

  洪明副:给孩子以引导启发式的心理教育

  任何阶段,想要把学习搞好,三方面因素最为关键:一是学习目标,二是学习方法,三是学习品质。其中学习品质就是要有一颗良好的学习心态,不畏困难、勇于改变的转折期学习心态。家长应当提早从积极的一面去告诉“小升初”的孩子,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与前一届的学生和家长多交流,听听别人是如何过渡适应期的故事,对家长们会多一些贴合实际的经验和教训。家长应该给予“小升初”的孩子一种引导启发式的心理教育,对于小学阶段学习的优势与劣势有个总结;家长应该最清楚孩子的心理弱点在哪儿,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正确引导。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家长应该表现出更安定坚强、更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带动引导孩子对于新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回应。

  胡波:家长不能让孩子对您关闭“心窗”

  最重要的解决之道是家长应该学会和孩子交心,不要让孩子对您关闭心窗。小学和初中孩子对于家长的心理有很大的区别,在小学阶段,孩子和家长还是共同体。但在初中阶段,孩子就有一种想剥离的心理状态了。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意识,但在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有很多错误的观点。家长这时怎么办?不能对抗。如果你跟他对抗,造成一种对立,孩子就会关闭自己的心窗。家长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然是没办法管理的,会出现失控的局面;你要让孩子哪怕是错的东西都要和你交流。

  鲁稚: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问题和困惑

  家长们应该和孩子做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积压,否则会为孩子今后的发展造成更大的阻力。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家长一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鼓励他们、呵护他们和理解他们。

  田国秀:要成为孩子的“精神靠山”

  孩子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家长不要轻易地去质疑他们的能力,否定他们的想法,要给他们一种信心:父母是相信你的。学习上他们没有适应好,这只是阶段性的,有些孩子适应期长、有些则短,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相信自己的孩子。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树立信心,成为孩子的“精神靠山”。

  对于青春期心理如何正视和对待的问题,推荐家长们可以去看一些研究青春期心理的书籍,您看完可以给您的孩子看,不用采取直接灌输的方式,完全可以通过书籍、电影等作为一个媒介,帮助您和您的孩子完成一个平等对话式的良好沟通。这样,您把您想打的“预防针”打了,他把他心里最想说的话说了,就达到了交流的目的了。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