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慧 - 泉州二实小网络中心

2022年

【转载】从“清零”到“共存”,三年疫情,我们最该教会孩子什么?| 家长慧

发布时间:2022-12-20 发布者:网络中心 文章来源:微信转载 阅读 : 1509


民小编说


  三年来,新冠病毒的反复肆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在,我们逐渐由“清零”走向“共存”,坦然面对也许会被感染的风险,建立强大的心理防疫机制。无论以哪种模式对待疫情,有一种能力不可或缺,是什么呢?一起来读今天这篇文章。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没有疫情的学校已经可以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了。对此,有些家长表示支持,有些家长仍有顾虑,支持是因为上网课纪律性不强,顾虑是害怕孩子面对感染新冠的风险,复课不复课,都是焦虑,都是担忧。其实,不论复课不复课,不论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尤其是现在进入与疫情“共存”时代,我们都要注意孩子耐挫力的培养。


一、为什么要培养耐挫力?


耐挫力培养是疫情时期的必要


  从2020年起,新冠病毒的肆虐,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风险,并且使网课变成常态,正常的学习秩序被打乱,线上没有集体氛围,没有现场实景,导致一些孩子学习兴趣下降,部分孩子产生“学习无动力”;居家让学习和生活空间变得狭窄,电子产品不知不觉吞噬了闲暇,人与人之间缺少交际,亲子之间缺少沟通,引发出尖锐的亲子矛盾。在由“清零”走向“共存”的防疫时代,更应该让孩子坦然接受也许会被感染的风险,而这个心理防疫机制就需要耐挫力的教育,一切的一切,都向我们昭示:耐挫力培养势在必行!


耐挫力培养是家庭教育的必然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 把家事上升到国事,引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品德等方面。由此可见,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然而,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的耐挫力培养,却被家长忽略了。有的家长因过于重视成功教育,忽略了挫折教育,以至于孩子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有的家长因为溺爱孩子,以至于孩子走出温室,无法适应变化多端的复杂环境,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有的父母怀有不正确的挫折教育观,把惩罚当挫折,把严苛当挫折,以至于孩子畏惧挫折、逃避挫折,缺乏耐挫力。


耐挫力培养是人生成长的必需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关键是我们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如何面对,如何选择。经历了挫折,不代表就一定能够成长。有的人耐挫力强,把挫折转化成人生奋斗的动力;有的人耐挫力弱,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有的人碰壁不少,成长却缓慢,所以,耐挫力强弱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快慢。


  同时,耐挫力是可以培养提升的能力。每个人都需要刻意练习来学习如何应对逆境,提升耐挫力。尤其是孩子,如果他学会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并从挫折中习得经验和教训,那么,未来的他在遇到苦难时,就能寻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面对挫折不会显得仓促和战栗。


二、什么是耐挫力?


  什么耐挫力?百科上解释曰:指个体遭遇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真正的耐挫力并不是指单次能够抗住多大的压力,而是在遇到压力后,需要多快能恢复和缓解的能力。


  挫折是把双刃剑,既能给人们带来损失和痛苦,也能磨练人的性格和意志。既能挖掘人的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面临的问题能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可能会让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甚至失去动力。走向哪种结局,关键就看耐挫力。


三、怎么培养耐挫力


(一)呵护内心安全感

——承诺安定法


  安全感,是孩子在面临挫折时候勇气的来源。父母用爱和细心呵护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值得被爱,他们的内心就会有强大的自尊和自信。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会因为偶发的变故而焦虑,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质疑而怨恨,更不会因为挫折而崩溃,他们有着强大的内心来直面挫折。


  那么,当孩子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很简单,给一个承诺,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比如,疫情期间,我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呵护,并且鼓励孩子过正常的生活。特别是在孩子为感染新冠焦虑的时候,父母要懂得关爱安慰孩子,比如“只要你做好了防护一般是不容易被感染的,就算感染了也会很快治愈,爸爸妈妈会一直和你在一起的”。


(二)建立自主担当意识

——分清责任法


  家长要善于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力,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这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并且把责任分清楚,哪些是孩子独立完成,哪些需要大人提供帮助,这样也可以避免因困难过大压力过大而形成负面体验。


(三)坦然看待挫折

——心态调整法     


  当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由于孩子的阅历、眼界、知识、心理承受力等有限,他们可能会不知所措。这就需要父母教孩子做好心态调整。如何调整:第一步,冷静面对。面对偶发的挫折,需要选择冷静,而不是慌张;第二步,改变认知。告诉自己,挫折就是人生的常态,甚至是周期性的可预料的事情,既然无法改变,接受不接受,问题都放在那儿,不如高高兴兴坦然面对。第三步,避免消极。不要过度思考这件事带来的坏结果。第四步,逆向思维。把挫折和问题当做提升自己的机会,当挫折来临,正是发现自己欠缺什么的关键时候,是考验自己的关键时候,从而懂得把坏事变成好事。比如,疫情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坦然面对。


(四)重建乐观心态

——3P幸运法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能给人带来更多正面结果。一般说来,乐观的人更容易渡过难关。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乐观分为天性乐观和习得性乐观。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是指人们具备认清残酷的事实并有处理他们的能力。



  我们可以用3P幸运法习得乐观:首先,视角(perspective),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和眼光。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从逆境中看到积极的力量。然后,练习(practice) ,相信任何事情,越努力越幸运,不断地刻意练习,终将会有所改变。最后,坚持(persistence),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不气馁,不放弃。相信坚持做到这三步,就会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五)管理内心活动

——颠覆定势思维法


  改变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培养耐挫力,需要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人面对挫折时产生痛苦的真正原因是形成了定势思维,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内心活动,遇到挫折时要颠覆以前的定势思维。第一步,停下。当自己有负面的想法的时候,让孩子告诫自己立刻停下。第二步,反思。反思问题的根本所在,反思出问题的原因。第三步,改善。有了反思,接着思考改进解决的方法。如果颠覆定势思维法,管理好了内心的活动,就能培养耐挫力。


(六)科学调节情绪

——管理“触发器”法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可能经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而具备情绪调节能力的孩子,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逆境和创伤,从而增强耐挫力。


  当遇到触发到孩子激烈情绪的事情时,我们要学会帮助孩子管理自己触发情绪的点。怎么做:第一步,引导孩子倾诉。当孩子愿意倾诉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会得到合理的宣泄。第二步,引导描述感受。当我们引导孩子描述感受的时候,也就是有意识让孩子关注自己的需求。第三步,引导找到触发点。当孩子知道是什么触发了自己的情绪,就更容易避免下一次。第四步,做出预策和准备。接下来,引导孩子思考下一次遇到触发点后如何应对。第五步,分析改变概率。教孩子分析能够改变的情况和不能改变的情况,这样把分析问题科学化。第六步,执行具体行动。具体分析后,我们可以执行能够改变的情况。如此,慢慢就教会孩子科学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了耐挫力。


(七)注重健康养护

——规律生活法


  有时候,我们具备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但身体处于不佳状态,这时便缺乏对挫折应对必需的能量。培养耐挫力,还需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人生总有大风大浪,只有身体健康,才可能真正乘风破浪。所以,规律生活很是重要,需要做到均衡饮食、睡眠充足、坚持运动。


  饮食、睡眠、运动都可能改变大脑健康和心理功能。所以,首先注意饮食营养。注意营养的均衡,比如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抗抑郁和情绪障碍等。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保证肠道的健康,补充好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提升身体免疫力。



  同时,注意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情绪和控制力、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身体健康和大脑发育,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耐挫力的培养。


  最后,坚持运动很重要。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抗击抑郁、促进大脑发育,磨练意志力的同时耐挫力也同时养成。


(八)引导解决问题思路

——STEP法


  引导孩子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提升耐挫力的关键。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一旦想不出具体的对策和方法,就会茫然失措而无法正确行动。用STEP法可以教会孩子正确地有步骤地解决问题。


  S:说出问题。引导孩子把问题清晰地描绘出来,当孩子遇到问题,我们不要急于评价,而是让孩子回顾具体的过程,把过程能够如实地描绘出来。

  T:想出方法。对待具体的问题的时候,不要抱怨忧虑,而是把焦点聚焦在想办法上面。比如,我们可以问孩子:“现在你想想,这件事有什么办法解决?”

  E:讨论结果。和孩子一起讨论每种具体方法可能面临的后果。这样,孩子会懂得思考每一个行为的后果。

  P:选择方法。让孩子自己选择方法,并付诸行动。


  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正确面对并妥善解决。培养耐挫力,是在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


来源:人民教育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
Baidu
map